13日晚,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慈欣在和母校师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一个节奏很慢的中小城市。”刘慈欣说。这就是目前中国最畅销科幻著作“三体三部曲”的作者刘慈欣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大学毕业后,刘慈欣一直在山西娘子关发电厂工作。13日晚,刘慈欣回到他的母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方今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人物名片】
刘慈欣,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人。1963年6月生于北京,祖籍信阳罗山。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及《三体Ⅲ:死神永生》)等。
【说自己】
科幻作家原是个上班族
“你在看这封信时,我至少有一个预言实现了:人类征服了死亡。”这是刘慈欣在给女儿的信中,大胆想象的二百年后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的读者大多都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刘慈欣看来,他就是一名工程师,每天都朝九晚五上班,下班回家给家人做饭。
在科幻小说读者的眼中,刘慈欣是“神一般的人物”,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大刘”;在同事眼中,刘慈欣就是“刘工”。甚至还有位同事惊诧地跟刘慈欣说:“刘慈欣,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很火,他竟然也叫刘慈欣!”
刘慈欣所在的单位是个基层部门,他和同事们在一起从不谈科幻,也不谈写作。同事们好像也并不太在意身边有个科幻作家。
【谈梦想】
想将来私人上太空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小城市,一般也没有什么打扰。”刘慈欣反复强调,他是个标准的工科男。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开始偷偷看爸爸藏在床底下的书,从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到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和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
刘慈欣认为自己是中国第一代科幻迷,从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关注科幻领域。如今的刘慈欣,每天都要跑10多公里的路,“我是在为我登上太空做准备。”刘慈欣说,现在私人上太空,每人花费是2000万美元。他觉得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在他有生之年,价格一定会降到他能接受的范围内。
【晒心声】
写科幻就是一种“寄托”
莫言评价刘慈欣的作品:“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独特的趣味。而这样的能力我就不具备。”
但在刘慈欣看来,他写科幻小说,只不过像别人记日记一样,是一种“寄托”。“我很早就开始写科幻小说,当时还需要用信封投稿,不过那时候收到的都是退稿函,甚至很多投稿都石沉大海。”在刘慈欣的记忆里,《珊瑚岛上的死光》后,中国出现了科幻文学,但因为某些原因,科幻文学好像一夜之间全消失了。他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普及以后,他才重新开始创作、投稿。
“文学的成功,虽然和作品的内容也有关系,但有时候也要靠运气和机遇。”刘慈欣说,他之所以能“成名”,很大成分是靠运气。
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是讲述现实生活中接受不到的世界,是把宇宙与未来的各种可能排列起来,与预言不同。
【讲写作】
写作要有创意
“只要你迷上一个东西,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有意义。”刘慈欣的创作过程比较独特,他习惯把所有的故事全都在脑子里设计好,“在脑子里的创作一年或者更久后,写出来的时间其实很短”。刘慈欣觉得自己的作品还谈不上世界高度,因为科幻文学的中心在美国。
在写作上,刘慈欣一直追求创意,没有灵感就不写故事。刘慈欣说,水电领域创作科幻小说的不止他一个人,他从科幻迷走上创作之路以后,只能说“写科幻小说”慢慢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事业,而不再是纯粹的爱好。
关于刘慈欣和他的“三体”
“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及《三体Ⅲ:死神永生》)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思维缜密。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在各个书评网“三体”系列都是以科幻第一名位居榜首。
精彩分享:
君士坦丁十一世暂时收回思绪,推开面前的一堆城防图,裹紧紫袍,静静等待着。他的时间感很准确,震动果然准时到来,仿佛来自地心深处,厚重而猛烈。银烛台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自顶而下,这灰尘可能已经在达夫纳宫的屋顶上静静地待了上千年……巨弹击中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由狄奥多西二世建于公元5世纪……
——《三体Ⅲ:死神永生》第一章
网友评价:
@缓慢移动的橙子:优秀的硬科幻文学,科学性是其外在要素,人文情怀是其内在要素,在这方面,阿西莫夫是历史的,克拉克是哲学的,刘慈欣是社会的。
@师力斌:刘慈欣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也有世界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