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山河奇观
2015/10/19 22:41:13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黄土是北温带第四纪的环境奇观,中国的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最广、堆积最厚、最具代表性,中华民族因此被称为是黄土的儿女。

  几年前,在讨论中岳嵩山与中原文化价值及其展示问题时,笔者曾提出过建设一个黄土生态文化博物馆的建议,以从环境到文化的角度全面直观展示和诠释华夏之源、中华之根的历史演变进程的想法。近年,随着对世界博物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想法不仅越来越坚定,而且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对三门峡地区火烧阳沟及其周边微观地理环境、古迹遗址和民俗文化等的考察和认识,使得想法也渐渐明确了具体的载体,并更进一步具体化。

  一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命名地庙底沟遗址,就位于三门峡黄河岸边不远处庙底沟和火烧阳沟流入黄河支流青龙涧的夹角处。遗址三面临水,一面环壕,位势险要,内涵重要,而且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基本上保存完好,已被规划为占地500亩左右的考古遗址公园。

  青龙涧是黄河一级支流,庙底沟和火烧阳沟乃青龙涧的支流。其中,火烧阳沟狭长而深切,顺沟向南大约13公里,是火烧阳沟切开黄土塬——西张村塬的沟头,在这里,五条小沟像伸开五指的巴掌,撕开了黄土塬超百万年堆积的巨厚地层。五条沟中的龙潭沟和水泉沟头都有泉水溢出,并也夹着另外一个仰韶文化遗址——人马寨,文物部门的普查资料显示,其面积达25万平方米,时代上与庙底沟遗址同期,两个遗址从规模、位势和内涵上看,都是当时极其重要的大型聚落,一个在沟头,一个在沟尾,正好体现了仰韶聚落具有普遍性的选址特点。

  火烧阳沟这么一条小溪在《水经注》上是有记载的,名叫渎谷水。三门峡一带商代以前被称为“夹方”,周初两字合二为一被称为“陕”,相传周公、召公曾在今天三门峡南、火烧阳沟口附近黄土塬边上竖立一根数米高的石柱作为界石,“分陕而治”辅助幼年继位的成王,巩固和稳定了新生的西周王朝,这也是今日陕西省得名的由来。这些都显示了这条小沟重要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仰韶文化以彩陶著名,彩陶既是当时华夏族群的文化标志,也是当时的高科技,是土与火凝结的精华。而以人马寨遗址得名的人马寨村,后来又以陕州澄泥砚闻名。澄泥砚是古代中国几大名砚中唯一以土为材人工制作的文房之宝,因此也堪称为黄土精华。今天,人马寨的澄泥砚工艺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烧阳沟切开的黄土塬上,因其巨厚平坦而造就了黄土地带特有的地坑窑院。这种院落类似于地下四合院,是人类建筑文化上的一个奇观。西张村塬上的庙上村地坑窑院保存状况较好,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从黄河岸边的庙底沟遗址旁,穿过深切、美丽、地理与植物景观丰富的火烧阳沟,到沟头的人马寨遗址,再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上村及其附近崤山构成部分的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大约20公里的南北狭长地带,已经形成了一条切开黄土塬、勾连山与河、包含有丰富的地质地理地貌植被环境要素与历史文化景观的贯穿古今的黄土文化生态长廊,正是建设一个黄土文化生态博物馆,展示华夏之源、中华之根与当代中国黄土文明的理想载体。

  二

  生态博物馆以整个地域及其关联的遗产和景观为对象,主张对自然与人文遗产、过去与现在遗产、物质与活态遗产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在展示、利用中保护,在传承中发展。在当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博物馆无疑为遗产事业融入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建设黄土文化生态博物馆,需要对以黄土环境和人类适应为核心的诸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价值挖掘,需要对遗产性要素进行科学保护、展示和诠释,需要对旅游、配套服务、文创产业和所在地相关产业进行统筹协调,需要高起点的规划和组织实施,需要对相关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因此,该项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专家和当地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首先是在规划中要对山河之间的黄土地貌、植被、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其重要文化节点如天鹅湖湿地公园、庙底沟遗址公园、庙上村地坑窑院群落、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已有规划与资源进行统筹和总体规划,在保护前提下探索传承利用的适当模式。其方式之一就是展示并开展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及特色产业,综合性地展示各类要素的内在价值并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前述景点基本上都已经是国家级的,不必多论。其中从庙底沟到人马寨这大约13公里的火烧阳沟段,现在认识尚不太到位,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城市森林公园模式规划步行廊道。沟头的人马寨村、窑头村是个关键性枢纽,仰韶文化遗址、古窑遗址、明清古寨遗址,以及现存的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考虑在人马寨附近建立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生态博物馆认知探索中心和游客体验中心。

  三

  建设黄土文化生态博物馆,只要规划得当,分步实施,是投入少、效益好、造福当代与子孙的重要项目。不仅对当地遗产保护与传承,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景观上,也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建设黄土文化生态博物馆,关键是要尽快形成共识,凝练主题,充分提升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严防建设性破坏。

  因此,整个计划需要由政府统筹、推动和启动,摸索一套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工作模式。

  黄土生态文化博物馆的载体和要素可分为三大部分:

  1.黄河到庙底沟遗址公园:城内段,主要任务是进行景观整合。

  2.庙底沟遗址到人马寨遗址的整条火烧阳沟:可以规划为生态步行廊道,对道路进行简单优化提升,增加景点、指示牌、说明牌与最简单的服务配套设施。

  3.人马寨经庙上到甘山:这是塬上部分,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补充与扩展,作为延伸内容。

  建设与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主要阶段:

  1.资源考察研究和评估。

  2.规划方案与组织机构建设。

  3.管理与运营办法制定。

  4.认知探索中心(中心馆)暨游客体验中心建设。

  5.景点标识与诠释。

  6.服务设施配套与特许加盟经营。

  在整个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急于求成,立足长远,做好当前;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注重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注重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动员、教育、培训和参与。

  (作者:曹兵武,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执行主编)

分享到:
作者:◆ 曹兵武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