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趣赏“月饼诗”
2015/9/24 23:08:14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日,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

  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里,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月饼》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早在宋代,月饼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爱。实际上,月饼的雏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古代苏州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云:“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不仅写出了做月饼的工序,还写出了古人在中秋节有互赠月饼的习俗。

  明代,月饼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月饼上已经出现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其设计之精美、构图之巧妙、花纹之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既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明代彭蕴章《幽州土风俗》中写道:“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心灵手巧的月饼制作师们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展现于月饼上了。

  到了清代,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明代杨光辅在《凇南采府》中有诗为证:“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当时的月饼馅儿丰富,已经和今天的月饼有些类似了。

  中秋月夜,阖家团聚,纳凉赏月,尝饼品诗,别有情趣!

分享到:
作者:李惠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