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专题报道 -> 内容
促进生态共建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家园
2014/4/28 23:31:06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2年,在参观考察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三门峡国际文博城时,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清晰地回想起3年前带领孙辈回家乡的情景。“回到老家,他们一进来就说,这个地方的天和咱们北京院里的天不一样。”他们在这里看到了蓝天白云。“那一年三门峡的优良天数是327天,跟杭州同样多。”南振中把三门峡和全国最生态宜居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较。

    治理水土流失 推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为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特殊性,《规划》将黄土高原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河谷平原区、土石山区、工矿区、土地沙化区进行分类建设,并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涵养区,及生态廊道建设。

    针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涵养区,要强制性保护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实施沿黄滩涂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韩城禹门口、合阳洽川、大荔朝邑、潼关三河口、芮城大禹渡、平陆等湿地公园和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二期,加大大鲵等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针对生态廊道,要推进黄河干流及渭河、汾河、洛河等重要支流生态建设,打造秦岭北麓、中条山、吕梁山、乔山、黄龙山南麓等生态屏障,共同构筑以黄河水系、湿地、山体、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主要框架的网络化生态廊道。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党的十八大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近年,我市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我市在去年年底前将市区65家单位共95台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或整改到位,彻底消除了燃煤锅炉对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

    《规划》提出,要“共同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强黄河、汾河、渭河和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综合治理,推进区内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推进渭南高新区等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支持配套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贮存设施。

    《规划》提出,要“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协同治理重金属污染”。严禁新建重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在火电、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和特征化学污染物防治。重点治理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等行业,大幅度降低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探索在非重点区域内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

    就创新环境合作保护机制,《规划》指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合作组建区域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信息通报与应急联动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探索有效途径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作为资源型城市,树立绿色理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土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三省四市优化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由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重要途径。

    《规划》提出,要“严格土地管理”。引导产业向开发区和产业园区集中,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强林地保护,开展矿山废弃地、废弃工业用地、村庄闲置土地整治和再利用。

    《规划》提出,要“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推广城乡节水设备和器具,落实占用水域补偿制度。

    《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企业之间、产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全面推进煤焦、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支持煤炭、煤化工、电力、冶金、供热等联产技术推广应用。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