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社会新闻 -> 内容
陕县南沟村“剪纸窝子”的精神乐园
2013/12/3 9:18:33    来源: 大河网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13岁那年,任更厚坐在土炕上,看奶奶边剪纸边哼唱着咿咿呀呀的小曲。
  
  “奶奶,我要剪纸!”满眼的好奇,让他从此拿起了剪刀、黑纸,开始了剪纸生涯。
  
  “爷爷,我也要剪纸!”如今,两岁的孙子看见任更厚手中纸屑纷飞,也像当年的他一样,发出了同样的请求。
  
  这是发生在陕县南沟村的两幕场景,即使相隔半个世纪,可是“剧情”却惊人地相似。
  
  5000年的时间,没有让这个豫西山区里的山村落败,厚重的文化,正滋润着人们不断焕发着青春和活力,用庄稼人的大手“剪”出他们生活的地方和感知中的世界。
  
  8月26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建村[2013]124号),“中国剪纸第一村”陕县南沟村入选,而入选的原因和它悠久的剪纸历史文化息息相关。11月30日,记者走进传统古朴的南沟村,感受“剪纸窝子”人的精神乐园。
  
  艺苑奇葩 中原一绝
  
  “正月里来无有花儿采,唯有迎春花儿开。奴有心采一枝头上戴,猛想起月季花月月开。二月里来龙抬头,王三姐梳妆上彩楼。手把楼门向下望,紫金花儿开路旁……”咿咿呀呀的小调在南沟的村委会大院回旋,颇有一番情趣。
  
  “迎春花、月季花、紫金花,唱啥就能剪出啥。”任更厚说着,便轻唱起来,“南沟村剪纸有‘四绝’,其中之一就是边剪边唱,唱着心情好,剪出来的也好看。”
  
  “喜事布黑花,渊于夏文化”。红色固然喜庆,而独具中原农耕文化特色的南沟人却崇尚黑色。
  
  古谚云:“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
  
  “剪纸最初源于夏朝,任氏族谱有记载。再者,庄稼人,黑土地,黑色剪纸庄重、大方、耐照射、不褪色,只要纸不破,颜色就不变。”说起黑色剪纸,任更厚侃侃而谈。
  
  在南沟村,如果你认为“手巧是女人的专利”,那就错了!600余户人家中,有300多人从事剪纸,其中男女均有,而且男人们的手艺绝不逊于女人。
  
  家家户户都会剪,大家坐在一起剪,当地人自称这是“剪纸窝子”。庄稼人的闲暇时间无非是冬天农闲季或是天阴下雨天,每到这时,他们就拿出剪子、纸,聚在一起,嬉笑言谈唱小曲中,便诞生了“剪纸艺术”。
  
  传承文化 与时俱进
  
  一窝一窝剪,一代一代传。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南沟村委大院的展览馆内,一幅幅作品琳琅满目地摆放,“鸳鸯戏莲”、“天女散花”、“孔雀开屏”、“春牡丹”,枝枝相连、丝丝相绕,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这些剪纸都是村里人的杰作,是我们经过不断构思、构图、下剪而成的。有一年,我们去北京参加比赛,边唱边剪,有位北京人发出了‘草根艺人,集体登台,令首都人民刮目相看’的感叹。”讲到这里,任更厚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剪纸来自民间,源于生活,也是南沟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2006年,为不断发展剪纸事业,3月份,南沟村成立剪纸协会。
  
  除了活灵活现的草木虫鱼,散发着时代气息的“伟人照”、“东方红”、“中国梦”、“十二生肖”,倡导清正廉洁的“刚正不阿”、“公仆楷模”形象,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格外吸引眼球。
  
  “我们剪纸文化也是要注重发展,与时俱进的。现在南沟村有了自己的剪纸钢印,成为防伪标识,保护版权所有,这样做就是让文化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任更厚说。
  
  剪纸入书 勾画未来
  
  几十年前跟着奶奶一块学习剪的一个黑色大“喜”字,现在被入选到《河洛文化·美术鉴赏》一书中,让已年过花甲的任更厚高兴极了。
  
  在《河洛文化·美术鉴赏》一书中,《民俗之美——民间美术》介绍了南沟村的剪纸,其中示例图便是他多年前剪的一个“喜”字。
  
  任更厚说:“村里人,有的一幅作品能卖上千元,有的能卖百元,全村一年剪纸收入超过百万元。这些剪纸不仅销往陕县、三门峡及其他各省市,而且还远销美国。这是手艺,能卖钱啊!”
  
  除特色的剪纸外,南沟村的文化类别还有木刻文艺、画神仙画像、戏剧表演、面花制作、刺绣艺术等等。以剪纸艺术为龙头产业,带动多项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使南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文化产业村。
  
  有了自己的产业,对于未来,南沟人信心满满。剪纸是艺术,也成了他们的生活。(宋健 李鹤鹤)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