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社会 -> 内容
男子卖蜂窝煤26年:不知道这行还能做几年
2015/10/5 16:50:15    来源: 荆楚网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这几年城市发展快,液化气、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用蜂窝煤的人变少了。从武昌姚家岭到东亭一带,如今只有包括老沈在内的6个人还在卖煤。忙碌时各自送煤,闲暇时聚到一起喝点小酒。
  
  天亮前送完10家煤
  
  9月30日凌晨3点半,武昌车家岭一个2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
  
  51岁的沈家凯摸索着起床。从25岁来汉,他一直干着送煤的活儿,大伙儿管他叫“老沈”。院里的小货车上,有半车黑亮的蜂窝煤,旁边还有两辆板车,其中一辆上面整齐码放着25板煤,每板20块,总共700斤。
  
  凌晨的气温有些低,街上只有昏黄的路灯光。老沈熟练地把板车两个前把手上的绳子套在肩上,双臂微微使力,车轱辘缓慢转动起来。
  
  要去的第一家是滨湖机械厂旁的一家早餐店。店主要了100块煤,差不多150斤。“用气太费了,每次都要打火重新加热,煤炉子方便些。”搬煤前,老沈熟练地穿上一件迷彩衣,衣服很旧,胸前漆黑。
  
  每次搬40块,搬进去后顺便码放整齐。送煤的范围集中在姚家岭、周家大湾、青鱼嘴、东亭一带的街巷。每到一个店铺,老沈都熟悉地和店主打着招呼。
  
  黄鹂路上一家三鲜面馆的老板叫住了老沈。国庆节到了,这几天要卤牛肉、炒酸豆角之类的配菜,需要300斤煤。“马上就送过来。”老沈赶回两三百米外的租住地,只装了300斤煤就返回面馆。租住的地方近,他宁愿多跑几趟装煤,也不想把煤车码得过高过重。“力气不比年轻时候了。”他憨笑着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天亮前,老沈要送完10家店的煤,大约1000斤。
  
  吊锅熬出老味道
  
  凌晨5点,老沈惦记着武昌东亭小区一个老客户——75岁的彭婆婆。
  
  前一个晚上,婆婆专门给他打电话,要200斤煤。老人说儿女们要回来过节,她要煨一吊子汤。
  
  六七年前,老沈送煤认识彭婆婆。前几年,婆婆每个月都会要两三百斤煤。她家有个炉子,主要用来煨汤和烧水。但是近两年婆婆明显要煤少了。
  
  老沈特意等到早上5点才去,没想到婆婆还在睡觉。屋里一片漆黑,他只得打通了电话,铃声一响,一楼的窗玻璃上立刻透出橘黄色的光。他有些歉意地担煤进去,小心地码放在墙角里。“吊锅熬出来的汤香。”婆婆指着厨房里的一个大砂锅,炉子里的余火还在。“一坛子气要100多块钱,熬汤要一上午,太浪费。”婆婆念叨着,用煤球只要三四块就够了,一块煤球只要4角钱。
  
  在老沈的客户名单里,像彭婆婆这样的现在只有一两个了。“大过节的,这汤熬得很有味道。”老沈出门时,翕动着鼻翼。
  
  老沈说,过去最高峰时,一天能卖上万斤煤,尤其是冬天用煤量大。最近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去年一天还能卖掉5000斤煤,现在一天也就3000斤,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挣三四千元。
  
  卖完煤喝点小酒
  
  把板车拉回租住地后,老沈在街边买了一碗热干面过早。在汉送煤26年,他已经习惯了武汉味儿。“在这片儿送煤的大多是我们河南人。”老沈是信阳市罗山县莽张镇人,从老家坐车到汉口新华路车站,要4个多小时。儿子出生那年,25岁的他跟着老乡来武汉闯荡,住在武昌姚家岭一带,直接干起了送煤工。
  
  那时候,蜂窝煤是家庭常用的东西,武汉三镇有很多国营煤店。“姚家岭有2个,洪山体育馆有3个,还有青鱼嘴1个煤店。”老沈记得,煤店里一般都有十几个工人,多的有二三十人,像他这样的送煤工为了省钱就住在煤店里。中午休息的时候,路边一停十几辆板车很壮观,有人需要煤就吆喝一声。
  
  当时卖100斤煤可以赚8角钱,够买一斤猪肉。妻子一直在老家种地带孩子,靠送煤挣下的钱,他供儿子读书,还给家里盖了新房。
  
  儿子读初中以后,每年暑假,全家人总要在武汉相聚。年幼的儿子每天帮老沈送煤,上坡时搭一把手,搬煤时抢着上前。“有他在,我收工就早。”那是出租屋里最幸福的时光。
  
  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老沈还是放不下送煤工的活儿,15岁的大女儿和13岁的小女儿,现在都正是读书的时候,他还想拼命挣点钱。
  
  不过,这几年城市发展很快,液化气、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用煤的人开始变少了。几年前,老沈的手机上还有60多个店家的电话,现在只有40多个。
  
  从姚家岭到东亭一带,如今只有包括老沈在内的6人还在送煤,基本上都是信阳人。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客户,忙碌时各自送煤,闲暇时会聚到一起喝点小酒。
  
  生意在走下坡路
  
  趁中午休息,老沈开着小货车赶到秦园路附近的月亮湾煤店。
  
  煤店紧挨着铁路,平时少人经过。路边的几间小平房供人居住,旁边用塑料支起一个简易棚子,大约有二三十平方米。
  
  一名工人把几块摔碎的煤球用水浇过后,用铁锹打散,然后和煤沙一起倒入蜂窝煤机。煤灰旋转着进入模子,“砰”一声巨响后,一块做好的煤出现在传送带上。“这煤又黑又亮,说明质量好。”如果煤不好,老沈会换地方进煤,这一带有上十家煤店,他不想为了挣钱砸牌子。
  
  煤店老板也是河南信阳人,在武汉做煤已经十多年了。煤店现在转为私人经营,以前蜂窝煤需求量大,一天要做几万块,现在每天只做七八千块。只有像老沈这样的买煤人来了,机器才会开,一个小时能做2000块煤。
  
  店老板感叹,现在清洁能源越来越普及,未来五六年中心城区的煤店会越来越少,不知道这个生意还能做几年。“习惯了这个行当,我还要干下去。”老沈说。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