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有许多工作岗位看似很简单、很平凡,但没有非常的毅力和长期的坚守,是很难做到和做好的。在陕县看守所,笔者发现民警们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多年来,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敬业态度,坚守在单调、琐碎、乏味、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通过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付出和奉献,换取了监所的平安和稳定,从而折射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不一样的人生。 陕县看守所现有民警21人,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平均工作年限都在10年左右。现年45岁的曲宏厚,曾是公安战线的老刑侦。来看守所以前,他曾认为看守所仅是“看住犯人”就行了,进来之后才知道看守所是一项责任大、压力大、高风险、高付出的工作,要求一丝差错都不能有,细微的漏洞,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为此,他发扬自己一贯勤奋好学、踏实苦干的优良传统,业务工作上很快熟练上手。特别是2009年主抓管教工作以来,他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心态,立足监区实际,在管教上实行人性化管理,既做到严格执法,又保障在押人员的正当权益。在工作中,他把在押人员当病人看,当学生看,用细致入微的管理改造他们的思想,净化他们的心灵, 并取得了显现的效果。人们都说“老曲”是出了名的孝子,但是前些年面对瘫痪的母亲,他却因为工作的原因照顾的机会太少。即使是在料理母亲后事期间,他也仅请了两三天假,匆忙办完丧事后就迅速返岗,积极投入工作。 在收押岗工作的戴中华,是家中的独生子,已在监区度过了7个年头,岁月早已磨去他的“娇情”,代之而来的是成熟和稳重。尽管孩子小,才两岁,父母身体不好,又多次住院,他从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工作。相反他总是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工作,做事情一丝不苟,而且十余次查处违禁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收押岗细碎的工作,使他每天在监所的各个岗位至少往返行走20多趟,衣服总是汗津津的。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吃饭很晚,特别是冬天,很多时候都吃不上热饭。 管教中队长刘国兴,已在监所工作了13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忙”,他24小时值班,这几年没有过过节假日、礼拜天,他的父母均有病,特别是父亲腰椎间盘突出,他都没有时间照顾。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因为和在押人员谈心、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而“忙”得出不了办公室的门。他说,虽然是苦了点、累了点、忙了点,但看到在押人员思想的转变、稳定的情绪,他还是打心眼里高兴。 现年44岁的韩兴伟已在监所里工作了17个年头。他曾是县公安局的篮球健将,多次代表市、县参加比赛。但自从来到看守所后,就再没有打过篮球,不是兴趣丢了,而是确实没有时间。这几年情况好一点他值班是“五天三运转”,前些年他是24小时值班,每天思想高度集中,一天值班下来总是精疲力尽,只想躺下来睡个好觉。他把一门心思都花在工作上,什么岗位都干过,而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监所里的业务骨干。他有一对双胞胎,这几年全靠妻子一人照顾,他觉得亏欠妻子和儿子得太多、太多…… 在巡视岗位工作的焦少平是灵宝市大王镇人,他十三年如一日地辛苦工作,毫无怨言。每天他单程20多公里骑着摩托车来上班,并且提前半小时到岗,从没有耽误过。他说,在监所里工作,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干活”,只有按照各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确保平安无事。 一路采访下来,笔者时时被震撼,时时被感动,时时被激励。多年来,陕县看守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该所民警的爱岗敬业和辛勤付出。是他们,用责任心营造着监区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他们,用爱心打造着监区人性化的管理;是他们,用真心感化着在押人员的心灵,使其在感动、感恩与感激中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希望,重新扬起人生希望的风帆。 (南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