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民记者 -> 李豫洛报道集 -> 文章内容
偶遇曹端故里感
2015/4/7 20:11:57 作者:李豫洛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偶 遇 曹 端 故 里 感

            义煤公司   李豫洛

农历十九,我和妻驱车来到了位于渑池县城北的仰韶镇苏门村(距仰韶博物馆东1华里),参加堂弟的婚礼。新人的娘家在洛宁,晌午才能接来。看时光尚早,我漫步来到了一处场院。

——这里是村里的文化大院,舞台的三面墙壁挂了几多匾额。西墙介绍的是苏门村的来历,仔细读来,方知该村乃为苏东坡兄弟一位门生的家乡。而最令我吃惊的是北墙、东墙上几块匾额的内容——原来这里就是明初著名学者曹端的故里!

曹端(1376-1434),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永乐年间举人。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影响,明代陈建所著《通纪》曰:“本朝武功首推刘诚意,理学肇自曹靖修(谥号)”。可见对其评价之高。《明史·曹端列传》也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

除了学术成就外,在为政方面,曹端也颇有建树。他首倡为政要“公廉”。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知府郭晟向其请教为政之道,曹端说:“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郭晟深服其教。曹端死后百余年,明代另一学者洪应明在其所著《菜根谭》中,才提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理念。曹端倡导“公廉说”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后来都成为明、清两代的“官箴”。即使到了今天,“公廉说”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明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这位“理学之冠”病死于霍州学正官署,享年59(虚)岁。他的诸多学生为之“服心丧三年”,而霍州人竟系“罢市巷哭”,连儿童也都跟着流泪哀伤。曹端为官清贫,无力归葬,权葬于霍州。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时隔13年后,翰林学士黄谏捐资,才将其迁回河南渑池曹滹沱(苏门的一个自然村)安葬。至今曹端墓尚存,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呜呼!一代理学大家、堂堂霍州学正(相当于今天的地市级文教局长),死后竟然穷到“无力归葬”!可见曹端倡导的“公廉”绝非限于口头,而是“从我做起”,身体力行了。几百年来,曹的后人在外做官从政的为数不少,他们也大都秉承了“公廉”的遗训家风……

“霹雳啪啪”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恍惚中我连忙向婚礼现场奔去。下午还要回单位上班,凭吊曹公墓只好另择时日了。但我是一定要去的,也一定会去的。我还要建言把这里定为三门峡市的廉政教育基地呢!

2015年4月

作者为义煤公司协理员(1380398512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