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民记者 -> 交流园地 -> 内容
儿时端午节
2014/5/29 17:15:12    来源: 市民记者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端午节,吃粽子,割艾蒿,戴香包,穿肚兜,绑彩绳,点雄黄……这是我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儿时过端午节那一天所经历的程式。
  
  清晨,母亲早早起床,到地埝上割一大捆艾蒿回来,插在门楣窗框上。然后捞出锅里煮了一夜的粽子,再叫醒我,关照我到河里洗脸,说这一早的水可以明目。我跑到竹林掩映的河边,用清凉爽滑的河水洗完脸,回来后穿上母亲手工缝制的大红色肚兜,据说避邪。母亲还在我手脖脚脖上绑上五色丝线,脖子上挂上红红绿绿的香包,耳孔、嘴角点上雄黄酒,说是防蛇蜈蚣之类,一切就绪后,剥开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让我吃,端午节就算过了。
  
  但端午节的准备工作,在一月前就拉开序幕。进入四月,村人开始碾米。静卧在地上硕大的石碾盘,任托在它怀里光滑的石磙,在牛拉动下,咿咿呀呀地滚动起来。赤红的谷子、金黄的黍子一层层脱了壳,露出淡黄色的胴体,谷糠在人们簸箕的扇动下四处飞扬,我常常在谷糠飘舞中被弥得灰头土脸,还以为是下雪呢。
  
  四月半,人们开始上坡采摘葫树叶。葫树叶在大山的林深草密处,树一人高,枝桠横生,叶子手掌形,宽大,叶面长着一层白毛。采回来后,丢进水里煮熟,叶子散发的香气,隔几家都闻得到。煮后的叶子有了韧性,不会折断。还有路边的马兰,一簇簇半指宽一二尺长的叶子,也割一捆回去,和葫树叶一块煮了,做为捆粽子的绳子。
  
  接下来的工序是泡豆子泡米,各种大小不一的豆子杂在一起,泡涨后就可以包粽子了。一家人齐动手,大的叶子两片打对叠放,小的叶子四片打对叠放。先捞一把米摊在叶面上,顺着叶子的方向摊成长方形,再捞一小把豆子覆上面,有枣的话摆放4枚枣,然后将叶子左右对折,再折一头,呈筒状,到米盆里灌些水,为了煮出的粽子软和,最后将另一头折上,缠捆上绳子,要捆得松而不开,一个粽子就完工了。通常要包上一天,篮子里桶里盆里全是码放整齐的粽子,有几百片。傍晚,用细棍子将大锅底棚上,留出水的位置,然后将粽子一一摆上去,快到锅口,用蓖子压了,加满水,盖上锅盖,锅底就大火烧了,水下去了再加,直到闻到米的香味,改用小火焖,至次日方可捞出。
  
  那时,细粮不多,做粽子也算粗粮细作,又逢麦收,每家都要煮一大锅粽子,吃个十天半月,调换口味,增加干重活的力气。但天太热粽子会发霉,为了防止坏掉,隔天就得放进锅里蒸一次,以保新鲜。为了解我的馋,母亲就曾把粽子放在后窑垴阴凉处,让我吃了一月有余。那时的粽子在70后的我眼里,是不亚于白馍的一种美味。
  
  还有母亲给我戴的香包、五色线,漂亮极了,花花绿绿的,随着年份,图案每年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质朴的由苍术、高柏、艾草配成的香草料,可以驱蚊防虫,益气提神。小朋友见了都要互相比一比,看谁的香,谁的好看。还有那天开始穿的肚兜上的大口袋,可以装进夏天里杏、桃、李子等多种水果,直到口袋鼓得垂着脖子走不动。那时的端午节真是衍生出了多种欢乐。
  
  而现在的端午节,葫树叶的粽子仍旧在包,只是少了些,有些地方有竹叶粽、苇叶粽,有的甚至蒸成糕,更省事一些,但其他的一些习俗已鲜见了。街头小摊上挂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香包,一瓶水的钱就可以买一个,但这些也引不起孩子多大的兴趣了。什么原因呢?时代发展了,经济增长了,好多旧时新鲜的东西已变平常,何况一片粽子一个香包呢?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人们没有淡忘,是谁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没有淡忘。儿时的端午节,何尝不是品位新生活的一味调料剂呢?(宁彩霞)

 

分享到:
作者:宁彩霞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