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
从中学课本到大学历史课程,都少不了仰韶文化的内容。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跨越了很多阶段,仰韶文化便是人类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是华夏子孙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因此,仰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仰韶文化是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的,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据说,在此之前,有一位叫安特生的瑞典地质学家在山西省考察铜矿资源时,偶然发现一批古新生代生物化石,于是他与民国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收集整理化石上。从此后,安特生开始了他的考古工作。后来,他来到渑池县,在仰韶村附近发现了许多遗落在地面上的粗制陶器,推断出此地埋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化宝藏,遂向民国政府提出申请,请求进行发掘。
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在仰韶村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由此便掀开了华夏祖宗生活的神秘面纱。研究发现,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两岸进行农耕生活,他们用石刀砍东西,用粗陶器盛装谷物和水,用石镞狩猎……一幅幅既原始又文明的生活画面便展现在现代人面前。
安特生首次发掘的遗址是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此地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总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厚度2一4米。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再次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这里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依次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及龙山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近90年,共经过三次发掘,出土的各种器物代表了不同时期祖先们生产生活的文明层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同时,精美的彩陶也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中、美、英、日等国的考古专家进行国际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也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民族从远古到现在,向世界表明了它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生活环境如何变化,华夏子孙总是战无不胜,克服一切困难,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今,它不但昂扬挺立于世界,而且矗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果你去仰韶遗址看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民族之根有多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