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民记者 -> 现场目击 -> 内容
麦香忆童年
2014/6/4 11:36:18    来源: 市民记者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转眼间,自上次过年回家一晃又是半年时间,现携孩子老公回到老家,恰逢端午农忙之季,帮助父母夏收,尽子女一份心意。
  
  回家路上,时而听到大型收割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告诉我们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时而看到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如波涛一样起伏荡漾,一颗颗饱满的麦穗仿佛与我们倾诉问好;时而嗅到那久违的乡味,它的清香加杂着泥土的芬芳沁入心脾。这一切的一切好似一只大手,将我拽回到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是的,我们那时是幸福的、天真、快乐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在麦田间撒欢、嬉戏,细心的女孩们采来即将成熟的麦穗于手掌心不停搓揉,不一会糠皮从小手的指缝中调皮地逃走,于是那一颗颗饱满而又稍加青色的麦粒呈现在手掌心。将它们放入口中,那味道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是自然、清香,还是略带甜味的感觉?总之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古老久远而又质朴的味道,就是这种味道牵着游子们的心,更加剧着人们对家的眷恋。
  
  在田间地头,现代化大收割机嗡嗡作响,人们说笑着用粮袋子装入一年的辛劳结晶,用拖拉机拉走装入自家粮仓,开始准备晾晒。仅仅只有两三天的功夫,田间那种麦浪此起彼伏的场景已经不见踪影,看到的都是大家脸上的笑容,这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们,现在的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掌握了科学耕种的方法,产量一年高于一年;国家给予我们农民兄弟很多帮扶政策,生活一天好于一天。大家的生活好了,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乡亲们,也放弃漂泊不定、背井离乡的生活,回到自己家乡孝敬老人、养育儿女。在这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耕种的肥沃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我随母亲来到自家房顶,看到父亲用麦耙子不断地来回耙着麦子,使它们能够均匀受到阳光的照射,慢慢得这些麦子在木锨和扫帚的指挥下,堆成一堆堆高高的金黄小山。儿子看到这些小山喜欢得不得了,光着脚丫跟在他的外公后面不断地跑着、乐着,不时抓一把麦子抛起来,落在外公头上,自己咯咯大笑。我与母亲握着手并肩倚地而坐,看着嬉戏玩耍的儿子,从他跑开的身影中我仿佛看到少年时代那段无法忘怀的时光。
  
  十岁那年的麦收季节,父母在天刚蒙蒙亮就到田间收割麦子,我带着妹妹为他们送来可口的饭菜,乡亲们的夸赞,让父母高兴得合不上嘴。多少年过去了,母亲每每提及此事,总是兴奋不已,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她引以为傲。那时,年幼的我只是想为辛苦劳作的父母送上可口热饭,因为我深知父母养育儿女的不易,可就是这么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让母亲记了很多年,甚至是一辈子。当时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为我一点小成就而感动这么多年,当有了孩子以后才懂得,孩子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孩子的一点成绩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幸福感,也只有他们会无条件为孩子付出一生心血,当孩子长大后离开了他们的怀抱,那种牵肠挂肚的感觉从此占据了他们整个心头,就算是有时候什么忙都帮不上,但他们心里仍会牵挂……
  
  “现在的人种地真享福,才两三天就把麦子收完了。”父亲手里拎着草帽扇风,感叹道。是啊,我出生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那会儿芒种季节,人们是很繁忙的,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耕种器械,大都是人力劳作。不知不觉那些腰弯如弓的乡亲们背对天空的黝黑脊背在我眼前缓缓浮现。火辣辣的太阳射向地面,大地好似一个大蒸笼,逼人的热浪吹在脸上直熥人。汗水从人们头顶顺着脸颊流到脖子上,劳作的人们似乎都没有感觉,也可能是顾不得擦,那一颗颗豆大晶莹的汗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滚落在脚下的土地上。镰刀那动人心弦、灼人双眼的锋芒在麦秆深处闪烁出希望的声音,这深沉而连续的音节串成一支六月的韵律,与田野的清风一唱一和,似乎在吟唱着丰收的喜悦。当人们直立起身躯,抚摸着酸痛的腰背时,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已经有规律地躺向大地,人们并没有为此而要松一口气,因为他们要将麦子打捆后,搬至拖拉机上送到打麦场。乡间土路上,人喧马叫腾起的阵阵尘土,一座座堆成的“金山”来到那平整而光滑的打麦场。麦子经过打麦机的洗礼后,一颗颗饱满而又让人充满安全感的麦粒装入自家粮仓。乡亲们丰收的喜悦冲淡了劳作过程中带来的不适,他们看着自己辛劳的结晶是如此的充实与幸福……
  
  虽然现代化代替了过去这些浓厚的乡味,但是这种记忆挥之不去。这些承载的是我童年美好的点滴记忆,讲述的是劳动者的仁厚与淳朴。多少年后,我会把这些记忆承传给我的儿子,让他知道劳动者的不易,让他知道只有辛勤耕耘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
  
  

分享到:
作者:邵米娜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