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民记者 -> 每月好稿 -> 内容
豫西面鱼沁心脾
2014/8/5 17:02:54    来源: 市民记者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面鱼是豫陕交界处灵宝人的拿手农家饭。特别在夏季,大盆里清澈的水中卧着的一尾尾似“蝌蚪”形状白色、黄色、青色的细长光滑的面“鱼”,让看见的人顿时胃口大开,不吃不得以解馋。因其形状,灵宝土话把面鱼叫“蛤蟆疙豆”,很是形象。
  
  面鱼其实是粗粮细作,制作原料一般是玉米面、红薯淀粉、豌豆淀粉,农家做的一般为玉米面粉居多,也是制做面鱼最原始的材料。
  
  我家在朱阳镇的豫陕交界处,自我记事起,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玉米面鱼。那时是牛拉石盘磨面,小孩子常常拿个细条子跟在磨杆后边哟喝牛、赶牛,大人则负责箩面。箩玉米面的箩子都是粗眼箩,但为了做面鱼,就改成平时箩小麦面的细眼锣。做面鱼的面要现磨现做,不能隔夜。
  
  首先是搅“模糊”(即熟面糊)。在硕大的铁锅里添上半锅水,用柴禾烧沸,将提前和好的半盆玉米面浆搅到锅里,与水融为一体成糊状,再均匀撒干面,边撒边搅,不能停留,否则会有生面粉裹成疙瘩。等搅锅的勺能在面糊中直立,稀稠也就到了火候,这时盖上锅盖,锅下用软蒿草一类的柴禾烧,停一会再搅锅,锅下火不能断,直至闻到了玉米面香,锅里的糊用勺舀起倒下能连续,就差不多熟了。没经验的人可用筷子在面糊里挑一下,再放到水里冷却,粘在筷子上的面糊能光滑地剥下,说明“模糊”熟了。然后是漏面鱼。拿来用葫芦瓢锥出的小指粗的漏瓢漏面鱼,下面用一盆清水接着,漏时锅下火不能灭,不让“模糊”冷凝,漏下的面鱼才能自然滑出通体光溜细长,有筋道地随着瓢的转动一圈一圈在盆里盘旋,像面条一样。
  
  最后是兑蒜汁。将蒜在石臼中捣成泥,夏天时可在院畔采几片霍香叶加在蒜里一同捣烂,用烧好的热油一泼,凉开水兑成汁,再从缸里舀碗柿子醋,有酸菜时再拌碗酸菜。吃的时候,用爪篱捞起面鱼,沥干水倒进碗里,将蒜汁浇上去,再夹一筷子酸菜,醋和酸菜汁任选,把碗摇一下味就匀了,呼噜吸一口,面鱼的软滑,蒜的香辣、蒮香的麻凉、酸菜、柿子醋的绵酸溢满口舌,沁入心脾,好不爽快。
  
  面鱼软滑凉,适合在夏天吃,可降暑除腻开胃,但不抗饿,往往在吃面鱼前吃点“模糊”,才能既抗饿又品味。因“模糊”舀进碗里遇凉凝固成整块,用筷子别开一块一块吃,就着蒜汁、酸菜,别有一番风味。但千万不要把模糊和蒜汁酸菜之类的搅均,成了一碗粥,分不出彼此,那样就破坏了“模糊”的口感。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还是细粮少,人们在粗粮制作上,确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而现在食物花样翻新,因工序繁琐,村里的面鱼也不常做了,一年能碰到吃上几回也是看运气。但是我记住了做面鱼的要领,玉米磨前要在开水锅里烫过,磨时先除皮,面要细,要新,要没有除去玉米糁的全玉米面,最好是农家的大铁锅,烧柴禾,剩下的就看手艺了。
  
  但这个手艺我至今没学会,主要是没地方实习,也无上好的原料。实在馋了,就去灵宝街上找,也有卖的,都因面太粗,不爽滑,后来见了几家红薯淀粉做的青色的、豌豆粉做的白色的,还凑和,但软滑绵的程度都不及玉米面做的。又在去年偶然去豫灵镇,在市场上遇见了做得养眼勾食欲的玉米面鱼,浅大盆里,盘着细长的面鱼足有半尺长,捞时得用筷子,像面条一样。吃客很多,有一个老顾客告诉我,这是当地的特色农家饭,豫陕晋三地的人凡是路过,都非吃上一碗不可,临走还要带上一小桶。听了这个消息,对喜欢吃面鱼的我多少是个安慰。我想,现在全国都申请各种文化遗产,灵宝是不是也将豫灵镇的面鱼申请个非物质饮食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传承呢?(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分公司 宁彩霞)

 

分享到:
作者:宁彩霞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