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一版 -> 内容
上渠村的三次选择开启“三农”问题新思维
2013/7/10 0:28:1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上渠村是渑池县英豪镇东南隅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785口人,分散在3个自然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看来普通而且很偏僻的村庄,却随着村民们的三次选择让人们对它的印象逐步加深。 

  第一次:村委会换届,究竟选一个什么样的领头人?

  过去,上渠村是挂了“号”的贫困村。贫困,除了村民们世代靠天吃饭、从土里“刨食”之外,主要还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2008年12月,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了。群众热切盼望着有一位得力的“掌舵人”。而此时,在上渠村土生土长的史留智却远在百公里外的洛阳。

  在村民的眼里,史留智是个“能人”。他思维活跃,不但会一点医术,而且做生意的“本事”也很大,曾经因为搞产品运销一度在渑池和洛阳都小有名气。

  村委会换届,村里的乡亲们自然也就想到了这位“能人”。此时,史留智全家已经安居在洛阳市中心。史留智?他能回来吗?许多人都心存疑问。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他几次三番联系之后,终于使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作出了回村参加选举的决定。

  2009年1月,史留智抛妻别子离开洛阳,回到了上渠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史留智,五十三四岁,中等个头,皮肤白皙,说话声音干脆,言语间总是满脸笑容,这是史留智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提起2008年底的那次选举,记者问他:“既然你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全家都在洛阳,为什么一个人还要回来呢?”

  史留智说:“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总要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上渠村地处山区,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有一年夏天,他雇了辆汽车回老家,在回村的半道上,逢上下大雨,车子陷在泥里出不来。他只得冒雨回村,借了两头牛才把汽车拉了出来。“既然群众信任你,你不干也得干。”史留智感慨地说。正是有了这些朴实的情怀,才有了他矢志报效家乡的“壮举”。

  要致富,先修路。史留智和村党支部书记赵拴六一起,跑乡进县,利用上级给予的老区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优惠政策,并动员村民投资投工,筹措资金几百万元,修通了连接上渠、下渠、史营三个自然村的村内道路,并实现了240户村民“户户通”,总里程达10.5公里。与此同时,他还和村“两委”成员一道努力,多方争取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村室,购置了必需的办公设施,为下步发展奠定了阵地基础。

  史留智在他的首届三年任期内,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紧密团结,带领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使上渠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了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的先进村。

  史留智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他本人也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2011年底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他通过群众公开直选,又连任村委会主任之职。同时,他又当选为三门峡市六届人大代表,被三门峡市委组织部聘为干部监督员,2012年7月被三门峡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7月又被推选为“渑池县优秀共产党员”,受到渑池县委表彰。

  第二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墨守成规,还是大胆探索?

  史留智刚当选上渠村村委会主任时,村里的经济如何发展?村民们如何致富?村“两委”班子并没有形成一条明确的思路。有的村干部说,上渠村是一个农业村,一定要稳定粮食生产。史留智经过多方考察了解,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他琢磨着,枸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市场需求很大,而上渠村有3000多亩耕地,当地地堰上、沟崖边到处生长着这些野枸杞,可见当地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枸杞。何不利用这一优势,大面积种植枸杞呢?                (下转第二版)

分享到:
作者:马德英 网络编辑:师宝华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