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
在渑池县城老街东边,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四合院。四合院坐南朝北,门小院深,给人一种神秘感。这便是渑池八路军兵站旧址,别看今天这儿一片静谧,70多年前却是热闹非凡——去延安开会的八路军指挥官要在这儿歇脚,运往山西抗日战场上的物资要通过这儿协调。小小兵站,起着无比重要的枢纽作用。
渑池兵站是1938年11月由朱德、彭德怀签署文件,林伯渠写信委派刘向三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后建立的一个公开机关。其主要任务是,转运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保护党政军干部和爱国人士过往的安全,宣传抗日,加强统一战线,组织武装力量,参加抗日斗争。据史料介绍,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先后亲临这里视察和指导工作。1939年10月,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棣华大夫带着他的三名助手前往太行山抗日前线时,就曾住在渑池兵站,由兵站派人护送到南村渡过黄河北去。
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就驻扎在洛阳。英勇奋战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常有首长到洛阳参加各种重要会议,来往需经过南村过黄河,因此渑池是必经之路。渑池又是东西通道的交通枢纽,延安部署的各种斗争策略,也通过兵站向东扩展。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年间,这个兵站为我党我军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抗日前线运送了大批军需物资,护送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华北、华东、苏北等地的大批干部和进步学生。一个只有30多人的兵站,却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其功劳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由延安来到渑池,于12月20日在渑池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这座普通小院里,刘少奇除了常与抗战干部交谈了解前线情况外,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思考,尤其对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锻炼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于是,他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或挑灯写作,或院中踱步,或抽烟思考,终于撰写出了彪炳史册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写出后,他又组织举办了两期党训班,80多名同志参加了党训班的学习,党训班上刘少奇首次向党内学员宣讲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同时,还向学员们讲解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1939年1月22日,刘少奇和彭德怀在渑池兵站商议后,到洛阳就八路军与第一战区部队协同作战、共同抗日等问题,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协商,有效地做了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据了解,1960年刘少奇同志到洛阳视察,在与河南省委和洛阳地委领导同志交谈时,回忆了抗战期间他在渑池兵站住过的那个时期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并告诉大家他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经过和向党训班宣讲的过程,这才引起地方党委的重视,后来经过仔细寻找落实,找到了兵站旧址和刘少奇曾居住的地方,并进行整修,作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这里又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