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重吻西沙,圆我三十年相思[图]
2022/7/12 9:55:49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中篇

  (连载之四十三)

  七、石岛

  1

  石岛与永兴岛生长在同一块大礁盘上,但却并不是同一个岛。

  石岛高,永兴岛低;石岛小,永兴岛大;石岛多石少沙,永兴岛多沙少石。永兴岛上绿树成荫、灌木葱翠,特别是榕树如巨伞,椰树入云天,木瓜树上硕果累累、成堆成串;而石岛上只有浪花飞溅、涛声如鼓,低矮的草海桐,顽强的爬地草。这种不知名的、很像红薯叶的爬地草,生命力十分旺盛,无论太阳如何暴晒,无论地上如何干旱,从未见它泄过气,从未见它枯萎过、无精打采过。石岛上还有火红的三角梅、金黄的野菊花、雪白的龙珠果等,尽管数量不多,但却格外醒目。也正因数量不多,更显得格外高贵。

  石岛与永兴岛是靠约一千米长的浅滩相连的。

  1974年1月20日,我军完全收复西沙群岛之前,石岛上从没长驻过什么人,只有在退大潮时,才有富有探险精神或极大好奇心的人,手挽手、肩并肩,穿着结实的鞋子、长长的衣裤,在齐胸深的水中,躲避着涌浪,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趟过去看看风景。为什么要穿鞋子、穿衣服呢?因为水下面都是礁盘,既奇形怪状、毫无规则,又坚硬如钢、锋利如刃,人不小心碰上扎一下或划一下,就能皮开肉绽、血流如注。若招来鲨鱼,搞不好还会丢掉性命。

  2

  20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石岛,是在老兵的带领下去的。那时,永兴岛与石岛之间已经铺上了一条约两三米宽的水泥路。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潮退浪小,但风却很大,依然能把浪花打到水泥路、打到我的衣服上。小路两旁的浅水中,有成群的热带鱼,五颜六色,十分好看,还有碗口大的海蟹,晕乎乎地在浅水的礁石缝里发呆。我忍不住想下去捉几只海蟹带回艇上解解馋,但当即被老兵果断地阻止了,他对我说:“看着水浅,其实很深;当你下去时,螃蟹早藏到石缝里了。你不仅抓不到它,还会被礁石划伤。”

  当时的石岛上有了驻军,当然也是海军——西沙水警区的兄弟。人也不多,大约二十几个,有一排门朝东北方向的营区,还有厨房、卫生间等。为什么营区的房子要朝东北方向建造呢?这正是西沙人盖房子的讲究与智慧。因为那时没有空调,甚至连电扇也没有(其实电扇倒是有,可西沙供电、供水都是限时限量的,根本不可能像我们内地这样用电,而是要尽可能地节约水、电。在西沙,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所以当年,乃至今天,西沙人建房子,都会选择东北朝向,这样做,一是背光背阳,二是透风透气。当然若有可能,最好能在树林里、大树下建房子,这样一来,整个房子就会像建在一个巨大的空调之下一样,凉快极了。可这样的话,采光怎么办呢?放心吧,西沙最不缺的就是阳光。不光是碧水、白云、沙滩,就连树叶子、花骨朵上都像涂了一层反光油,照得人眼花缭乱,晃得人头晕目眩。所以西沙人只要一出门,都要在脸上架一副大墨镜,一年四季都如此。

  ↑→当年往返西沙的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军用直升机,事实上是军民两用。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没有制空权,所以机身上只好无奈地涂着“中国民航”的字样。摄于 20 世纪 80 年代

  西沙的植物  摄于2015年11月

  西沙的植物  摄于2015年11月

这种小花,叫海滨爬墙藤。 摄于2015年11月

□孙振军 撰文/摄影
陈伟文将军/题字

西沙风光 摄于2015年11月

分享到:
网络编辑:李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