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空相寺参禅
2015/1/29 22:57:24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空相寺不大,但在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却很高,因为这里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圆寂之地。

  公元520年前后,达摩从印度渡海来华,在南京谒见了“菩萨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因话不投机,便不辞而别,后“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在寺中面壁九年,以至飞鸟巢肩。公元531年,达摩西行至空相寺,讲经说法、教化万民,五年后入灭,留下了“只履西归”的神奇传说。达摩之后禅宗薪火相传,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五代,是为“一花开五叶”;至六祖慧能(就是那个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著名偈子的舂米和尚)则分灯传席,逐渐形成临济、沩仰、法眼、云门、曹洞五大法宗,禅宗由是蔚然成为中华佛教第一大宗。可以说,没有达摩,就没有禅宗在中国的形成,更不会有后来的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中华传统文化主体之儒、释、道三家也就不完整了。达摩于禅宗的发轫之功和空相寺在禅宗史上的特殊地位,均由此可见一斑。

  空相寺中有许多历史遗迹,以达摩灵塔、达摩造像碑和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最具文化价值。达摩灵塔由积庵法师于达摩圆寂后第二年依佛礼主持修建,定名“圆觉空塔”,以寄托僧徒们的无尽哀思与怀念。现存灵塔则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青砖结构,七级浮屠,两层基座,高约12米,塔身为八角形,塔刹为宝瓶式。达摩造像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所立,碑的正中是达摩大师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右上侧刻有四句偈语:“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确概括了达摩大师的生平。《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为梁武帝闻知达摩灭度讯息后亲自撰文树立,对达摩大师创立佛教禅宗的无量功德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碑距今已有1400余年,虽经风雨剥蚀,但碑文还可依稀辨认。

  世俗信徒对宗教最直接的理解是“有求必应”,而关于空相寺最著名的“得偿所愿”的故事则来自于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郭子仪在东行平定安史之乱途中,曾到空相寺上香祈福,许愿若得达摩禅师福佑,平定叛乱,必当奏请朝廷,“特加崇饰”,给予特别的荣耀。果然,此后唐军连战连捷,终于在公元763年彻底平定了叛军。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第九年,郭子仪上书奏请朝廷要求重整寺院,代宗皇帝随即准奏并御笔亲题“空相寺”寺名,据此为证,定林寺易名为空相寺乃唐代宗李豫钦赐。这段历史绝非杜撰,而是详细记载在2004年2月空相寺出土的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中,大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名刹大抵在名山,空相寺也不例外。熊耳山主峰突兀而起、上插云霄,仿佛一座无字天碑;其余脉则左右延伸、连绵不绝,仿佛两条微曲的臂膊。空相寺静静坐落在山坳之中,有主峰为倚靠、有余脉为护卫,可谓藏风聚气,尽得天地造化之庇佑。走出山门,则是一片开阔地,两侧有塬、中间是川,呈喇叭口状向前伸展,因为正好与人的视野扩散角度相吻合,所以看上去辽远空旷,叫人一下子敛声静气,澄澈了红尘之中的功名之心。

  最后,口占仿偈子一首作为本文的结语:“山号熊耳,寺名空相;色空际会,相得益彰。”

分享到:
作者:刘汇渊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