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八版 -> 内容
空相寺禅话
2015/6/15 22:18:03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许是那禅寺钟磬梵呗声的召唤,暮春时节,我怀着一颗素心拜谒了位于陕县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的空相寺。

  跨过那隋唐风韵的楼阁式山门,我们便由红尘踏入了方外,缓行在依山而建的禅院,我们便在云水禅心的风韵里,走入了达摩和他的禅的故事里。

  关于达摩和禅有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

  据说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露微笑,不发一语,下面的弟子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一笑。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迦叶,据说是印度禅宗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达摩是第二十八祖。

  达摩原为印度南天竺国王子,怀着对信仰的坚贞求索,他放弃了世俗中所拥有的荣华富贵,漂洋过海,历经艰辛,于南北朝时来到中国,笃信佛教的梁武帝隆重地接见了他。然而,他们对佛法的理解产生了迥然的差异,这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修桥建庙,自恃功德无边的帝王,在和达摩进行一场关于佛家功德的谈话后不欢而散。他们的对话亦成为禅宗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

  为此,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至今,在达摩曾经面壁的嵩山石壁上还有达摩在此跏趺修持的显影。漫长的九年时光,让禅宗思想和中土文化融合终于升华成一道辉耀千古的光芒,从而创立了中土禅宗,他也因此被尊为中土禅宗初祖。

  达摩西来中土时,中国正处在五胡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各国之间攻打杀伐,刀兵四起,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而达摩禅的思想则把佛看作是和众生平等的人,主张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一切幸福都在自己心中,只有修持内心才是获得心灵幸福的“不二法门”。禅宗的心法要义和中国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而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内心,明心见性”,使它有了更为广泛的受众和更多的世俗传播途径。

  相传达摩曾五次遭人下毒,因衣钵未传,达摩将毒排出体外,放到石头上,石头都炸裂了。至第六次下毒,此时达摩心法已传,便不进行救治,端坐而逝,葬于熊耳山,起塔定林寺,享年150岁。大师圆寂后三年,北魏使臣宋云,至西域还,在葱岭遇见大师杖挑只履翩然而去,归国后便将此事上报皇帝,开棺观之,棺内仅留只履,于是便将这只履在少林寺供养。唐开元年间,这只鞋被信道者偷去放在五台山华严寺,至今已下落不明。达摩之后,禅宗一脉相继传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唐代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禅的思想臻至完善。根据慧能生前传法言论所著的《坛经》,是佛经中土著述中唯一被冠之为经的一部佛教典籍。

  佛家禅的思想并非我们印象中的消极避世,颓废无为,它一直都是追求精神的精进和磨炼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灵魂力量。慧可断臂求法,慧能黄梅求法的经历,无不闪耀着惊心动魄的精进精神,更深刻地影响了世俗社会。古往今来,多少贬官逐臣,失意士子,面对多舛的人生,淹蹇的仕途,没有消极颓废,更多的是携一缕禅的云朵,将形骸放浪在云水之间,成就了人生的另一种高度。

  定林寺更名空相寺,源于世代笃信佛教的唐代大将郭子仪,安史之乱之际,郭子仪曾到定林寺祈愿平叛成功。平叛成功九年后,郭子仪上奏朝廷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在禅宗思想臻于成熟的唐朝,“空”“相”二字是对禅宗心法要义的最直接最通俗的表达。禅宗以为,世俗中人不是偏执于空,便是偏执于相,只有在两者之间放下执念才算真正了悟了禅的心法要义。

  缓步在古老的禅院,有风吹来,沁入心脾的是花的清芳和袅袅的檀香,传入耳鼓的是僧众的梵唱。举目四望,殿堂巍巍,楼阁高耸。禅院两侧修建了多间供香客礼佛清修的禅房,空间都极为逼仄,这也许更容易让人摒弃尘世的喧哗荣华,来反观内心吧。1994年起,空相寺被批准为正式佛教活动场所。2002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任命为空相寺方丈,此后每年都举行大型庙会。这座古老的禅院历经沧桑,在新时代又焕发出了生机。以禅文化为核心又衍生出了禅画、禅茶、禅武等一系列文化载体,向人们昭示了禅文化的不朽。

  天已向晚,空相寺在暮色下一片岑寂,透出几许禅意。归途,再次回望禅院,我似乎突然间对禅有所了悟,它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是逍遥红尘中的一份潇洒,是在心灵泥淖里觅得的一线光明,是在苦难面前的一份旷达。禅之所以能够不朽千年,还在于每一个修禅者在获得更为蓬勃的精神生命时,心忧天下,情系苍生。我想这才是禅澄明清澈、大彻大悟的至高境界。

分享到:
作者:高鹏远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