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二版 -> 内容
告别“白色污染”还有多远?[图]
2015/5/27 22:05:38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限塑令”。时至今日,“限塑令”施行7年,三门峡市民是否改变了自己的习惯?是否有效地减少了“白色污染”?近日,记者分别深入三门峡市区部分超市、农贸市场、塑料袋批发商店,并采访了相关管理部门,了解“限塑令”给我市带来的影响。

  超市卖场 价格“关卡”作用有限

  相较于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由于在价格上设置了一道“关卡”,“限塑令”对部分人群起到一定效果。

  在丹尼斯大卖场收银处,市民陈女士正在排队结账。当收银员询问她是否需要塑料袋时,她从包里掏出一个袋子将买好的物品一一放入。陈女士告诉记者:“我平时包里都习惯装一个塑料袋,来超市买东西直接拿出来用,挺方便的,要不然每次还得掏几角钱买袋子,花钱也不环保。”记者在收银台旁边观察发现,部分中老年人结账时都会选择使用自己携带的购物袋,而多数年轻人仍会花钱购买塑料袋。该卖场一位姓宋的收银组组长告诉记者:“我们的袋子有两种型号,大的4角,小的3角。我们也有环保购物袋,但平时从消费者的使用状况来看,买塑料袋的人还是占多数,每天大约能售出800多个袋子。”对于“限塑令”,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真正想限制塑料袋使用,应该从生产环节上控制,减少塑料袋生产。”

  “刚开始实行‘限塑令’的时候,自己携带塑料袋的人比较多,但现在买袋子的和带袋子的差不多了。老年人都是自己随身带袋子,年轻人买的多一些。”千禧量贩六峰路店的收银员李女士对记者说,“我觉得想把这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超市最好也不要再提供塑料袋,可以多提供布袋、纸袋等替代品,虽然成本高些,但会改变消费者的习惯。”

  农贸市场 塑料袋泛滥成灾

  5月19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经二路农贸市场,此时正值买卖高峰,不少市民手里提着五颜六色、盛满蔬菜瓜果的塑料袋。记者一路观察,看到所有的摊主都会为买菜者提供免费塑料袋,这些袋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其中以白色居多。在一个卖草莓的摊位前,摊主正用一种玫红色的塑料袋为顾客装草莓。摊主告诉记者:“这些袋子是从宏远市场批发的,4块钱3大把共有100个,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用100多个。”一旁,一个豆腐摊位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一块块豆腐被摊主熟练地装进一个个白色透明的塑料袋中,有的市民担心袋子不结实,特意多套了一层,而摊主也乐于提供……转了一圈,记者发现,这些摊位提供的塑料袋大都很薄,而且上面没有生产厂家、生产规格等任何标识。

  在崤山路农贸市场,情况基本相同,所有买菜市民手里提的都是免费塑料袋。在一个蔬菜摊前,当记者问起这些塑料袋的规格时,该摊主表示不清楚,只告诉记者塑料袋是从宏远市场买的,至于已经实施7年的“限塑令”,该摊主表示没有听说过。另一位菜农则说:“我们卖菜本来就不咋赚钱,要是塑料袋还另收费,谁还来买菜啊!”在该市场还有一些早餐店,记者注意到用来装包子、油饼的也是白色透明的塑料袋,上面同样没有任何标识,餐桌之下也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废弃的塑料袋。

  塑料袋批发店 质量参差不齐 

 

  采访中记者发现,超市使用的塑料袋大多由外地生产厂家直接供货,而农贸市场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是从宏远市场批发的。记者随即前往宏远市场了解情况。

  在宏远市场,经营塑料袋生意的有不少店面。记者走进一家塑料袋专营店,这里的塑料袋种类繁多、颜色多样,型号从小号到超大号一应俱全。记者拿起一款农贸市场经常使用的红色塑料袋询问店主,店主说这种型号的8角钱一把40多个。在货架上,记者又看到一款较厚的白色袋子,这些袋子上标注有一个三角符号,旁边注有“HDPE02 达标购物袋”字样,此外生产厂家、联系方式也相对齐全。店主说:“字母代表的是塑料袋的材质,这种质量好,价格也稍贵些,2元40个。”

  记者又来到另外一家塑料袋批发店。当记者询问是否有直接包装食品的袋子时,店主向记者推荐了两款,其中一款材质稍厚,2元一把,另外一种则薄了许多,1.2元就能买一大把,但这两款袋子上面都没有任何标识,而且摸起来比超市使用的塑料袋也薄了不少。“这两种卖得好,有顾客一次就能买上百把。”店主介绍,该店里的塑料袋大多来自河南漯河的塑料袋企业,需要什么厚度、型号,都可以订做。记者问到有无超薄塑料袋时,店主又从货架下的编织袋里拿出一把说:“这种袋子薄,一面差不多只有0.01毫米,价格也更便宜。”在谈起“限塑令”实施以来是否对其生意造成影响时,该店主笑着说:“能有啥影响,大家都要用,卖菜的还得从我们这儿进呢!”

  塑料袋检测尚处空白 监管有难度

  “限塑令”中明确提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据了解,因为超薄塑料袋易破损,是一次性的,不利于重复使用,而塑料袋厚度增加,物理性能会增强,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环保。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是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应该是本色而不是五颜六色的,还须标有“食品用”字样。参照目前市面上尤其是农贸市场里的塑料袋,从颜色看就不符合规定。

  那么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塑料袋,相关部门如何对其质量开展检测呢?对此,记者联系了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该中心业务科一位姓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我市没有塑料袋生产企业,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有开展塑料袋检测有关项目,对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如果要设立该项目,必须要经过上级批准。”

  针对日常生活中流通塑料袋的监管,三门峡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超市、商场里塑料袋已经很规范了,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农贸市场,对农贸市场监管有一定难度。”据悉,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如果发现违规情况,一般会以没收塑料袋、教育劝导为主。但由于农贸市场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买菜提供免费塑料袋,所以效果十分有限。

  塑料垃圾比重大 危害无穷

  “尽管政策实施了7年,但对我市影响不大,市区每天的塑料垃圾数量依然很多。”谈到“限塑令”的影响时,三门峡市环卫处副处长陈玉兰说,“尤其在早餐店、中小学周边,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量很多,这给环卫工人们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据陈玉兰介绍,目前,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300吨,其中进入垃圾厂约50%都是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环卫工人在街上清扫的垃圾中塑料制品高达90%。

  塑料袋的原材料是聚乙烯,是一种典型的热塑性塑料,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自然条件下,200年之内都很难降解。“填埋作业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废弃塑料袋不易降解,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能力,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此外,塑料袋随垃圾一起进入垃圾处理厂,因为塑料袋易发热,如果垃圾里的果皮产生的沼气不能及时排出,再加上塑料袋发热的‘推波助澜’,极有可能导致垃圾处理厂发生爆炸。”陈玉兰介绍。

  在她看来,仅靠“经济杠杆”抑制人们使用塑料袋显然力度太轻。“别说现在一个袋子只要几角钱,就是几块钱,大家为图省事,习惯之后也会不以为然,真正想避免‘白色污染’,就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陈玉兰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停止向早餐店、超市提供塑料袋,可替换成环保、可回收的纸袋等;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再次,提升市民的环保素质也很重要,可以从学校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观念。

  告别“白色污染” 任重道远

  仔细查看“限塑令”的内容,记者发现,虽然它对塑料袋的标准、收费提出了要求,但并未设定塑料袋的限制目标及相关的实施计划,也未明确政策的整体实施应由哪个政府部门来具体负责,评估起来确实有难度。

  当“限塑令”的前景令人颇感担忧之时,全国已经有些地方开始积极打造升级版的“限塑令”。

  从2015年元旦开始,吉林省“禁塑令”正式生效,它规定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违者将处1000元到3万元人民币不等罚款。吉林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该政策实施以来,其省会长春市大多农贸市场已经不见塑料袋的踪影。尽管该政策实施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但这确是在向“白色污染”宣战的一次有益尝试。

  如何使“限塑令”真正发挥应有效力, 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社会学研究学者杜明国表示:“一项政策最终起到效果,关键还得看落实。‘限塑令’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还是把责任部门落实清楚,提高其执行力,加强监督管理;此外也应该从终端上加以控制,一方面鼓励相关企业设计生产环保、时尚、美观的袋子替代塑料袋,另一方面针对市民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大家使用生态环保的购物袋。”

  对此,国内也有专家提出尝试征收塑料袋税的建议。其认为,违法成本低是不合格塑料袋成为环境污染“顽疾”的重要原因,尝试征收塑料袋税,体现赏罚分明的原则,不仅严惩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对生产合格塑料袋的厂商应当给予税收优惠,公开表彰,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让生产者、经营者自觉守法。

  ……

  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让不合格的塑料袋退出历史舞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还需政府、企业、社区、普通市民形成合力。愿我们能够早日告别“白色污染”,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永驻美丽家园。

  崤山路农贸市场,使用塑料袋的现象随处可见。

分享到:
作者:刘玮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