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苑 -> 内容
再也等不到的下回分解——追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
2015/3/3 16:15:36    来源: 新华社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新华社沈阳3月3日专电 3月2日凌晨,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病在北京去世。一个熟悉的声音走了,但他用声音塑造过的人物形象犹在,“乱世枭雄的曹操,忠义长存的关羽,心怀苍生的刘备……”袁阔成用一张嘴、一块醒木、一条手帕、一把折扇,讲述古今故事,说透世间人情,为后人留下一座评书艺术丰碑。
  
  一个声音滋养几代人
  
  “吃饭时一家人守着收音机,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就是最好的作料,以至于后来看书,脑海里也总是浮现出他的苍劲声音。”这是许多人共同的回忆。
  
  袁阔成1929年出生在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书坛素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自幼随父习艺,14岁就在北京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演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他是评书艺术改革的带头人,首先撤掉桌案,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气、音、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推翻了百年来评书的传统。袁阔成从小就练摔跤和武术,他在说武侠书时能够加入很多肢体的动作,且惟妙惟肖。
  
  新中国成立之后,袁阔成首倡说新书。《红岩》《林海雪原》等红色故事滋养了几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袁氏电台版《三国演义》,堪称一个时代的经典,成为评书史上评价最高的三国题材评书。
  
  和袁阔成相识多年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告诉记者,他幼年时就在半导体里听袁先生的评书,袁先生的评书,老书说的到位,新书说的精品。
  
  “要把几十万言的平面文字立起来,化为书坛上的艺术表演,是一项非同小可的大工程,然而袁先生的评书总能绘声绘色地把时代背景、人物成长、情节过程、矛盾冲突、地理位置、风物习俗、饮食器皿、服饰礼仪等等,一段一段地加以评说。”崔凯说,听先生的评书,可谓博古通今,既有传统文化的根脉,又有现代文明的精彩。
  
  说书不忘提携、鼓励年轻人投身评书爱好中
  

  同为评书大家的刘兰芳在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袁阔成的评书艺术赞不绝口:“要论说书,那袁老绝对是我们的前辈,不仅嘴里干净、台风潇洒,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大家风范,而且德艺双馨,他对后辈的进步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袁阔成先生不仅说书不辍,而且提携、鼓励年轻人投身评书爱好中。”崔凯说,记得有一次他带辽宁的年轻演员去北京参加相声比赛,袁先生为了给这些青年演员打气,亲自去比赛现场助阵,看他们的演出。
  
  崔凯说:“近几年,每次在北京碰见袁先生,他都会问我辽宁曲艺界又有什么新作品,老艺术家的身体如何……”
  
  两年前,已是耄耋之年的袁阔成受清华大学“名家谈文艺”活动的邀请,带病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为百余名大学生介绍传统的评书艺术,还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现场点评大学生的表演,颇多希冀与勉励,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在那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阔成说:“说书就是叙述人生,说透人情方是书。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评书的形式也在进化,思想认识也在升华,现在有快餐评书、武打评书,都是很好的尝试与创新。评书前景是不错的。”
  
  “评书演员和听众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听众,引起听众的共鸣,使听众产生想象,共同理解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袁阔成说,“说书选书是很重要的,我希望青年演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经历与爱好选书。有些年轻演员不太注意这个,老师说的是《隋唐演义》,他就学一个《隋唐演义》,但不想这个《隋唐演义》对于你是否适合。老先生讲这个有根有稍儿的,可你不一定行啊。这样选书不够严谨。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