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六版 -> 内容
汇聚起全县上下思发展 谋发展的正能量坚定信心 锐意进取 奋力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2015/3/2 22:59:03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2014年工作回顾

  ●多项工作在省里有影响、市里有位次。特色商业区建设在全省县级特色商业区中排名第一;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群众安全感在全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十八位;经济普查工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受省政府表彰单位。

  ●装备制造业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年产1万辆多轮驱动专用车项目样车下线完成路载实验,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迹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三门峡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甘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城市生态引水工程建成通水。该工程投资8400万元,修建渠道、管道32公里,在甘棠公园营造了4万平方米湖面。同时,也将为沿线西张村、张湾、张汴、原店、大营5个乡镇1.4万亩农田灌溉,以及高阳山林木灌溉、城市生态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高阳山温泉商务会议度假区建设快速推进。首期项目已初步具备试营业条件,完成投资5亿元,为陕县矿温泉深度开发、带动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绿色低碳产业迅速兴起。180兆瓦地面光伏发电、150兆瓦风力发电、甘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等一批朝阳、绿色环保项目成功签约,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彰显。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张汴乡北营村入选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省、市、县“十项民生工程”均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完成投资6.9亿元,为计划投资额的133%,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得到有效解决,全县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四大一高”战略,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狠抓“四项重点工作”,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圆满完成了陕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8亿元,增长10.1%,全市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亿元,增长20.6%,全市排名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17.7%,全市排名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8亿元,增长12.9%,全市排名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21566元、9024元,增长9.1%、12.8%。实施县重点项目102个,建成38个,在建64个;列入市“四大一高”重点建设项目30个,建成22个,在建8个,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取得突破,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定、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围绕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49: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投资5.7亿元,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9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总数达47家,铝及铝加工、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等八大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一区两园”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08亿元,增长10.3%;增加值57.1亿元,增长13.8%,全市排名第三。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陕县兴浩催化剂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7%。第三产业提档加速。以特色商业区为载体,把旅游、商贸等三产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商业区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天元国际中心金苹果连锁酒店投入运营;翡翠温泉精装公寓、新天地商业街主体完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旅游品牌进一步叫响。投资8.3亿元,建设旅游项目7个。温泉产业持续升温,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东南卫视、东方卫视专题报道,被誉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商贸发展业态不断创新。投资15.5亿元,建设商贸项目7个。中汇五彩城、喜天下国际商贸物流城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44家企业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现代农业势头良好。持续发展特色农业,全县粮食总产8800万公斤;新发展果树5.2万亩,果品总产5.7亿公斤,二仙坡苹果被授予“中国特色品牌”称号;烟叶收购191万公斤,烟农收入3380万元;生态林营造10.4万亩;蔬菜种植9.2万亩,总产3.6亿公斤;食用菌种植4110万袋;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20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发展家庭农场46家;新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4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集群6个。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病险水库加固、河道治理、“五小”水利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13个,完成投资1.3亿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投资8100万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45公里、通村公路33公里,连续四年荣获全市农村公路好路杯竞赛“金杯县”称号。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全面覆盖。陕县被确定为2014年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为全省两个试点县之一,已建成运行农业信息服务站107个,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区建设持续提速。40项城建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36项,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新开发商品房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完成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秦路、席村沟沟东大桥及吕崖五路等5条道路及云泉路陇海铁路涵洞建成通车,“东扩南拓”取得新进展,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2平方公里,加快了与市区及周边城镇的融合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幼儿园主体封顶,天鹅湾社区和龙飞小区地热供暖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的高阳路、世纪大道等道路街景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城市景观更加靓丽。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力推动观音堂镇打造陕县副中心城区,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财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张汴乡、西张村镇、宫前乡、店子乡等特色乡镇,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新型农村社区住宅1500套。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4个省级、13个市级、12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扎实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陕县被省委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 

  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全年共签约项目27个,签约金额151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吸收省外资金61亿元。不断扩大对外出口,全县新增出口企业2家,具有进出口经营资质的企业达24家,出口范围辐射23个国家和地区。全县出口创汇1667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三。全县注册登记总部企业达120家,实现税收2.9亿元,县级税收1.77亿元。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县财政民生支出达15.7亿元,比2013年增加2.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9976万元;发放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500万元;新建、续建保障房940套;争取扶贫资金2000万元,完成8个整村推进项目和3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脱贫人口7200人。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完成2.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881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次,实现收入13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补偿医疗费9500万元,受益群众42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金2680万元,受益群众1.9万人。文教卫生事业有效推进。陕县获得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实事,顺利通过第三次“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核验收;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0个、改扩建卫生室51个,基层群众就医条件有效改善;不断提高计生服务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城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6个省级生态村创建、9个市级生态村创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全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意见,重点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政风、行风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38项减少至115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由134项减少至111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法制审查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规范。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审计、消防、民族宗教、黄河河务、史志档案、老区建设、邮政通信、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侨、人防、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