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三版 -> 内容
函谷关
2015/6/2 22:33:20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其实,函谷关只是一个关口,历史上如果不是老子,函谷关也像山海关、娄山关、嘉峪关,只是一个军事要地而已。但偏偏有了道祖李耳几千年前的一天从此路过,又在此著成驰名中外的《道德经》而把函谷关提到了极高的地位。

  函谷关就在三门峡市往西75公里处的灵宝市境内。它北邻滚滚东流的黄河,南靠小秦岭山脉绵延而下的黄土高岭,是一道从中原到西部的交通瓶颈。因为古代疆场争夺,靠马队步兵,这儿设个关口,纵有千军万马,到此也无法过去。因此,这里曾有一位将军站在关口,守得万人无法过关的说法,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曾有很多战场例子:周武王东进中原朝歌,在此搏死一战;三国时曹兵和蜀军在潼关的黄河边恶战数天,双方损兵折将;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原后,信誓旦旦地要西攻,但中国军队一守函谷关,一守小秦岭,终使日寇阴谋未能得逞,直至兵败投降。

  函谷关除了军事要塞在中西部地区较有名外,更重要的源于老子在此著书《道德经》。相传,老子李耳从京城隐退后,骑着一头青牛由东至西,经过函谷关。当时的守关长官是尹喜,那天早晨他发现东边的天空中出现了紫云,并慢慢向西飘来,他预感到有重要事情发生。果然不久,一位老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悠悠地来到关前。此人两耳垂肩,生着长寿眉,一副贵人相,尹喜认出他便是闻名天下的老子。于是挽留他住下,并请他在此著书。老子每日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答应在此写一部著作,于是便产生了道家最早的哲理著作《道德经》。之后,老子继续骑着他的青牛向西而去,以至不知去向。

  传说,老子写《道德经》用的是石桌。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将这些自然现象总结成文,用“道经”和“德经”进行概括,让人们在自然的法则下,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成为事物从诞生到发展的真理;他的一个“道”字涵盖了所有宇宙间既成、未成或正在变化的事情,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老子西去了,但《道德经》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现象到人文素养,无不富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从此便成为君王治理天下的宝典、百姓文化传承的指南。道教此后也应运而生,以此尊重老子为道教的始祖。

  函谷关设于战乱,毁于战乱。上世纪80年代之后,由台湾爱国人士相继出钱出物将关楼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既有原始的关隘气派,又有现代的文化氛围,成为当地一景。每当老子李耳诞辰时,便有全国各地的道家传人及海内外游客前来拜谒,阵势极大,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函谷关镇的旅游业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近一半。

  2010年,灵宝市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重新规划,将函谷关东北侧河道、石滩进行修整,造出两千多亩的平地,然后结合《道德经》中的内容,修造了太极球、瀑布、休闲亭、人工湖等人文景观。同时,在临近老景区的广场上,雕塑了一尊高达28米的老子圣像。有说,圣像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曾用了33公斤的黄金。在广场的东边,利用地势落差,砌了一堵石墙,石墙上雕刻了《道德经》内容,人称“天书”。

  当今,有文化、懂哲学的人,无不知道《道德经》和老子。但知道《道德经》和老子的人,并非全都知道有个函谷关,更不一定知道函谷关是《道德经》的诞生之地。

  (选自《古今三门峡》)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