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昨日发布。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南省有耕地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
调查表明,我省人均耕地2009年为1.23亩,与1996年的1.33亩相比略有下降,依然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水平,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部分地市后备资源已近枯竭。
关于河南“人地挂钩”的先行试点,省土地总督察透露,已与国土部进行沟通,但仍需进一步确认。
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公布河南耕地面积1.2288亿亩
昨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南省有耕地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
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2009年底,平原区耕地8537万亩,丘陵区耕地2572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量的69.47%和20.93%。山区耕地有1179万亩,占耕地总量的9.60%。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8057万亩,占耕地总量的65.57%。
其中,南阳、驻马店、周口、信阳、商丘五市的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合计达到54.02%,粮食产量合计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8%。
此外,河南省园地347万亩,林地5260万亩,草地102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7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4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81万亩。
据介绍,“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省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耕地面积“账面”数据“多”了389万亩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数据看,2009年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5%,居全国第3位,比第一次土地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5.95万公顷(389万亩)。
对于多出的耕地面积,是否会对河南省的粮食生产量产生影响,省土地总督察王西同说,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税费政策调整和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等因素影响,耕地面积的“账面”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全省实际有效耕种面积并没发生变化。而且,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数据因此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王西同介绍说,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也是在实际保有的耕地基础上实现的,是与河南多年来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分不开的。河南以占全国6.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0.15%的粮食,不仅养活了1亿河南人民,每年还向全国调出约400亿斤原粮及粮食加工制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村人口减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
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显示,2009年全省建设用地总面积3566.98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35%,占全国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为6.79%,居全国第2位。与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时相比,净增加建设用地432.91万亩。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从1996年到2009年,河南农村人口减少1276万人,而农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124.48万亩,人均建设用地由194.62平方米上升到247.98平方米。
“其原因主要是受户籍、社会资源配置等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进城后的原宅基地和设施用地难以腾退。”王西同介绍说。
另外,按照国家规定的规划目标要求,河南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必须减少186.45万亩,但2006年至2012年,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255.4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速度远低于城镇建设占用土地的速度。因此,王西同强调,必须进一步合理控制增量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河南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四市后备资源枯竭
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看,人均耕地数量偏低且仍呈下降趋势。尽管河南耕地面积居全国第3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33亩下降到了2009年的1.2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水平,更低于世界人均3.38亩的水平。
此外,河南还面临着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据介绍,目前,郑州、许昌、漯河、商丘等市的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
王西同说,随着河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与此同时,由于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难度越来越大,占补平衡将愈加困难。
河南人地挂钩试点需继续向国土部确认
今年5月份,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曾召开会议,确定了我省国土资源改革的“路线图”。此次改革方案提出,要持续抓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引导试点城镇科学用地,倒逼试点城镇节约集约用地。
其中,原来已经开展的“人地挂钩”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流转试点,也曾向国土部进一步确认。
王西同透露,省政府已经和国土部进行了沟通,但河南人地挂钩试点仍需进一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