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从《题三门》看康有为的中国梦[图]
2014/12/19 0:43:07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康有为题“砥柱”


  
  康有为《题三门》诗碑刻
  
  在三门峡车马坑文物陈列馆的院子里,陈列着一对康有为手书刻制而成的石碑——七律《题三门》:“禹功万古开龙门,颇叹黄流砥柱尊。吾欲铲除此巨嶂,扬帆碧海达河源。开苏彝士通欧亚,绝巴拿马沟西东。蕞尔三门三里石,誓将疏凿补天工。”落款也是康有为亲笔所题:“癸亥十二月三日,偕镇守使丁香玲游龙门,摩砥柱。高二三丈许,河流滔滔,誓之凿之通海。南海康有为。”
  
  从诗的内容和落款中可知,1923年12月3日,康有为是在当时的国民党中将丁香玲的陪同下,游览了黄河龙门峡谷后,才来到三门峡的。在黄河三门峡河谷,面对滔滔东流的黄河、巍然屹立在河流中央的砥柱石和两岸陡峭壁立的山峰,康有为将自己积郁在胸中的块垒一吐而出,抒发了他渴望疏通黄河天堑、学习西方、振兴中华、变法改革的胸襟。当时三门峡和上游的龙门峡一样,都是黄河上的两道天堑。三门峡河谷中间,有人门、鬼门、神门三条水道,而只有人门才是可以通航的唯一通道,且水流湍急、凶险异常,令人不寒而栗。面对此情此景,康有为发誓要将其凿开、铲平、疏通,让黄河天堑变成通途。不仅如此,他还想把这里与世界上东西方两条著名的苏彝士和巴拿马运河连接起来,让黄河和中国走向世界。这是一种造福人民、强我中华、连通世界的远大理想,也是康有为当时的中国梦。
  
  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国内国际反响强烈,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欧洲之行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的光荣传统。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华民族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怀揣振兴中华的梦想奔走呼号、流血牺牲,经历了一个个艰难的寻梦历程,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寻梦凯歌。先辈们曾经幻想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但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从龚自珍提出的“自改革”,到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康有为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终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康有为和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他所倡导并为之奋斗的“依宪治国、民权思想、权力制衡”等变法维新思想,都体现了他立志学习西方和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的梦想。康有为的思想和行为,动摇了当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府,影响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康有为在写了《题三门》后,还题写了“砥柱”二字,都被刻石保留下来了。据说,当时刻制的砥柱铭石和《题三门》石碑都竖立在三门峡峡谷西岸上,在修建三门峡大坝时,被有关部门收藏保留。1982年,三门峡建成第一个以展示虢国墓地出土车马坑为主的博物馆,文物部门就把这些珍贵石刻移到馆内展示,供游人参观。《题三门》诗分别被刻在两块方形石灰石上。“砥柱”铭石,也为石灰石质。如今,这三块石刻都保存完好。
  
  康有为不仅是中国近代名扬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书法家。他的字正如他一贯的“尊魏卑唐”书法思想,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风格独具,突显出康有为书法粗拙、浑重、厚实、洒脱的风格。从书法艺术上解读他的《题三门》诗,其内容和形式都折射出康有为渴望中华振兴、世界大同、风云天下的中国梦想。

 

分享到:
作者:侯霞 党雪红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